-
东安头翰林祠 编辑
东安头翰林祠,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东安头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占地面积6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东安头翰林祠由水塘、月台、牌坊、门厅、戏楼、观戏楼、天井、下厅、上厅、道厅和树德堂组成,依次递进。门厅至戏楼大木板门、照壁等面层均饰各式传统人物彩绘,戏台栏板、花罩、额枋木雕楼台、花鸟、双龙托珠等装饰。东安头翰林祠的格局的整体规划、装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翰林祠内的木雕、石雕和彩绘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民间木雕的风格、艺术手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材,为研究民居修缮演变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2019年10月16日,东安头翰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东安头翰林祠
地理位置:湖南省宁远县湾井镇东安头村
占地面积:67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 8-0401-3-204
批准单位:国务院
始建时间:1736年(清乾隆元年)
建筑面积:1200 m²

民国九年(1920年),当时担任国民军桂林某部司令的村人李子清返乡省亲时,见翰林祠房屋矮小,倡导修建,将祠房屋建筑升高,形成现存的格局。
1994年曾进行过维修。
东安头翰林祠前半月塘,水面面积约8亩,塘中青石叠砌小岛,名珠堆;祠东南200米处有石塔一座;西侧有一木制水楼;祠内现存清代、民国碑刻五块、匾额3块。祠正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间八柱重檐歇山顶木牌坊,雕梁画栋,各式花鸟、飞禽走兽、妙曼人物等木雕栩栩如生。明间檐柱外扩形成“八”字外开之势,传承着传统的“广纳聚财”之寓意。主楼四角盘龙绕柱而上,七层如意斗拱饰各式花色昂头层层而上至檐口,正脊雕塑盘龙戏珠,戗尾泥塑卷花,坊额木匾金字题写“翰林祠”,匾下枋木雕彩绘百鸟朝凤,上枋木雕彩绘双龙夺珠。牌坊依托门厅主架而立。
相关建筑图
翰林祠牌楼为六柱三门三楼八字型全木结构牌坊,牌坊高16.8米、宽14.3米,进深5.5米。以木枋与后面的祠屋建筑连为一体。牌坊主楼为单檐庑殿顶小青瓦屋面,按照古建等级,它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主脊上面,装饰有灰塑二龙戏珠及鳌鱼吻图案;下置镂空脊窗,四角飞檐为凤羽灰塑。主楼檐下四角有四根木柱,木拄上装饰有蟠龙木雕。檐下装饰着七层如意斗拱,逐层收进,呈立斗状。每个坐斗上用木雕花朵装饰,排列有序横斜成坊,显得富丽堂皇。横坊上饰有木雕酒八仙人物及飞禽走兽图案。这些图案,令横坊中央的“翰林祠”匾额更加显目。主楼的四个飞檐,挂有风铃。
翰林祠门厅
祠门厅为马头硬山建筑,以木板隔成大门壁,共有三樘双开大门。正中大门上悬挂的是“进士”匾额;大门两边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南齐将军大唐状元之后,下联是炎宋翰林有明进士之家。两侧大门上分别挂的是“讲信”“修睦”的匾额。
翰林祠下厅
下厅也称前厅,为二级马头硬山建筑,三开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前后无墙无隔断。
翰林祠轿亭
轿亭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屋面建筑,两侧为小天井。
相关建筑图
东安头翰林祠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村里为纪念明代同村人、进士李敷而建。李敷,明时人,少年勤敏,癖好读书,诗文自成一家,不媚流俗,为同辈人所推崇。明成化四年(1468年),他中了乡试第六名。经七试礼部不第,而奋励之志并未因之衰减。至弘治三年(1490年),才考中钱福榜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最初授工部主事职,后任工部郎中、雷州知府。
赶鸟铃


东安头翰林祠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东安头村。
东安头村
交通
从宁远县城区出发,自驾大约40分钟到达东安头翰林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