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蓝瑶寨 编辑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族的聚居地,为城堡式瑶寨,距江永县城约35千米 ,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 ,始建于明朝 。
勾蓝瑶寨保留明、清代的民居300多栋,有社坛土地、舞榭歌台、凉亭桥梁等小景观;有盘王庙、相公庙、水龙祠、关公庙等大型建筑;勾蓝瑶寨还有独特的“洗泥节”民俗 。
2019年10月7日,勾蓝瑶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勾蓝瑶寨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
始建时间:明朝
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8-0388-3-191
永州市江永勾蓝瑶寨景区
秦汉时期,瑶族先民“蛮” 便久居在江永县,后被称为“莫徭”。
隋唐时期,洞庭、武陵、长沙等地的瑶人往南迁徙至江永,与久居江永的瑶人融合。
宋元时期,由于朝廷对瑶族的高压政策,众多瑶民被屠杀导致大量瑶民外逃避难,其中以逃离千家峒事件最为典型。
明清时期,受政府招安政策的影响,受动乱影响居住在深山之中的瑶族迁徙至山下的平地,形成了“四大民瑶”和“四岗九源”的分布格局 。
勾蓝瑶寨现居住有蒋、欧阳、黄、何等13姓,2900多人,已延续了40多代,历经1000多年 。
2019年12月31日,勾蓝瑶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勾蓝瑶寨
寨墙依势而建,延续至山腰,与寨外的8座大山结合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原寨墙全长约为2000米,尚存800米。寨墙用青石错缝砌筑,在中部设有寨门,在寨墙上砌筑石墙门楼等设施。
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可将勾蓝瑶寨传统建筑分为防御型建筑、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3种类型。防御建筑主要由古寨墙、守夜屋、关厢、姓氏门楼和巷道门构成,功能单一,以防御为主,通常在建筑上设置枪眼、瞭望孔等,用以战时抵御外敌;传统民居以院落式民居为主,主要供瑶民们居住与抵御外敌,通常采用修筑封闭高大的外墙与设置狭小的门窗等防御措施,使民居形成 “住防合一”的功能格局;公共建筑主要分为宗教类、宗祠类、交通类和文教类等,功能以祭祀和交流为主 。
古城墙
勾蓝瑶寨
守夜屋与关厢
守夜屋与关厢是勾蓝瑶寨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对主要节点进行防御加固之外,也使聚落内部的监视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守夜屋建于自然村的主路口上,1层设有大门, 2层设置瞭望孔和枪眼。2层空间狭小,仅够1人活动,供瑶民守夜用。旧时,勾蓝瑶寨守夜屋多达10余座,现仅存槐木下守夜屋与麻斋圩守夜屋两座。
关厢建于单个村落通往寨内其他村落的道路上,夜晚时分,守夜屋与关厢同时关闭,切断了自然村通往外面的所有通道,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整体。传统的关厢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坏,现仅存门槛石 。
姓氏门楼与巷道门
姓氏门楼平面呈方形,形制规则,是各姓氏宗族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等级低于姓氏祠堂。姓氏门楼面宽比守夜屋宽,设有正门与侧门。古时傍晚正门关闭,留有侧门出入,侧门较为狭窄,仅可容单人通过。
古时,勾蓝瑶寨姓氏门楼内的每条巷道均设置巷道门,现仅存2处,均位于上村欧阳氏聚居之地。巷道门是通往民居建筑主要出入口的关键节点,也是巷道内的唯一关卡。巷道门开闭时间与姓氏门楼相同,古时每到夜晚,瑶民就会将其关闭,形成封闭的巷道空间 。
民居楼梯
勾蓝瑶寨传统民居的楼梯位置较为隐蔽,通常设置在堂屋后面极小的空间内,不易被外人发现,楼梯坡度较大,不易于人攀爬,使得瑶民们在阁楼便可抵御外敌入侵 2 楼的私密空间。勾蓝瑶寨楼梯的这种营建方式,有效地阻碍了外敌通过楼梯达到阁楼,使阁楼易守难攻,加强了民居内部的防御性 。
石碑
石碑
勾蓝瑶寨已发现最早的一块是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碑刻,距今已有634年。这些石碑刻文内容丰富,字体形状变化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功德碑,主要记载瑶胞修建寺庙道观的始末,发起人及捐款人名单、数目等;二是描写当地风光的风景诗;三是劝谕文和感情诗;四是官府颁发的政令。
这些碑刻可以看作是一部勾蓝瑶史书 。
明代壁画
明代壁画
湖南永州江永县文物部门在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大兴村古祠堂——水龙祠内,发现大量壁画。经湖南省文史馆、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初步认定这座祠堂及壁画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2-1620年)。
古时的勾蓝瑶民信仰诸天之帝、神道、精灵等,水龙祠是他们进行祭祀诸神宗教活动的场所。水龙祠壁画分别位于主殿前方右边的走廊、主殿的正面及两个侧面的墙壁。
祠堂年久失修,仍存有162平方米壁画,壁画共计5铺,第一幅记录的是“五猖神”等各色人物共100多位,旗帜上有“敕封水龙庙”等字样;第二、第三幅主要绘有盘龙、麒麟等神兽;第四幅人物最多、保存最为完整,分上、中、下三组,画着具有鲜明的明代服饰特色的人物500多位,旗帜上文字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军号令”“敕封水龙庙”等;第五幅人物达400多位 。
洗泥节
洗泥节
勾蓝瑶寨的“洗泥节”由来已久。旧时,勾蓝瑶群众的农田离村寨较远,农忙时节,男人住在田里盖起的牛庄屋。每年农历五月忙完春耕,男人可以洗净脚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阵,“洗泥节”正是瑶族群众庆祝夫妻团聚的节日。
2012年,“洗泥节”习俗入选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特色民俗:勾蓝瑶女“勾郎配”
千百年来,勾蓝瑶有一句俚语:“好女不出石墙门”,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称为“勾郎瑶”。
勾蓝瑶的女子不裹脚,女子招郎成亲后,是家庭的一个主要劳力、家庭的主事者,与男子共同参与生产劳动。在勾蓝瑶,女人掌握经济收支计划权的家庭达90%以上。
男方入赘的“嫁妆”仅仅需要四个鸡蛋,这就是所谓的“四个蛋子定终身”,“四个蛋子”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婆带给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了,直到生子之后完婚。生子之后,男子若不满意在女家的生活,可以离开女方 。
地理位置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
勾蓝瑶寨农家乐
交通路线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江永县西南部,出江永县城向南行,至15公里处插向一乡村公路(勾蓝瑶寨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