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
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
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
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
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
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
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
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
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
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
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
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
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
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da6*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
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
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
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
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
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
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
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
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
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
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
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
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
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
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
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
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
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
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
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
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
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
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
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
时及不间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
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
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
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
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
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
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
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
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
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
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
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
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
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
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
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
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
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
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
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
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
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
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
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da6*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
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
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
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
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
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
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
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
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
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
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
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
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
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
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
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
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
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
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
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
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
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
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
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
时及不间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
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
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
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
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
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
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
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
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
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
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猜你喜欢:
- 《新唐书》 ◎宰相世系三上 (表格略)
- 《好兵帅克历险记》 "他们就这样把我们的斐迪南(斐迪南大公(1863—1914)是奥皇弗兰西斯.约瑟
- 《茶花女》 "总算回来了!"她嚷着向我扑来搂着我,"你来了,你脸色有多么苍白啊!&q
- 《周易》 01. 乾(卦一) ⅰ ⅰ(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
- 《第六病室》 他的生活是这样过的.早晨他照例八点钟光景起床,穿好衣服,喝茶.然后他在自己的书房里坐下看书,或者到医院
- 《尔雅》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 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 水潦所止泥丘。方丘胡丘。 绝
- 《宋史》 ○娄机 沈焕(舒璘附) 曹彦约 范应铃 徐经孙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
- 《水浒传》 诗曰: 岂知一夜乾坤老,卷地风严雪正狂。 隐隐林边排剑戟,森森竹里摆刀枪。 六花为阵成机堑,万里铺银作战场。
- 《清史稿》 ◎藩部四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 * 汗部 喀尔喀赛因诺颜部 喀尔喀紥萨克图汗部 土谢图汗部,称喀尔喀后路,至京
- 《汉书》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A89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
- 《旧五代史》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五世祖忠懿公憕,有大节,见《唐史》。父縠,仕懿、僖朝,官至右谏议大夫。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僖宗朝,晋
- 《清史稿》 ◎交通二 △轮船 自西人轮船之制兴,有兵轮,有商轮。其始仅往来东西洋各国口岸而已。中国自开埠通商而后,与英吉利订江宁条约
- 《牡丹亭》 【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
- 《红楼梦》 却说冯紫英去后,贾政叫门上人来吩咐道:“今儿临安伯那里来请吃酒,知道是什么事?”门上的人道:“奴才曾问过,并没有什么喜庆事。不过南安
- 《警世通言》 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若论破国亡家者,尽是贪花恋色人。 话说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这浙江路宁海军,即今杭州是也。在城
- 《清史稿》 ○阎敬铭 张之万 鹿传霖 林绍年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咸丰九年,湖北
- 《红楼梦》 话说贾政闻知贾母危急,即忙进去看视。见贾母惊吓气逆,王夫人鸳鸯等唤醒回来,即用疏气安神的丸药服了,渐渐的好些,只是伤心落泪。贾政在旁
- 《朱子语类》 ◎仪礼 △总论 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亡於秦火,而坏於汉儒,其说亦好
- 《白鲸》 译 本 序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霍桑.朗费罗.惠特曼同时代的富有特色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存目四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
评论
发表评论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陈继儒《小窗幽记·集灵篇》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善现启请》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王通《中说·卷二·天地篇》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墨子·16章 兼爱(下)》
-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 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