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刘子翚的《次韵致明听琴》
全文: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参考注释
龙蟠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觱发
(1).风寒冷。《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毛 传:“觱发,风寒也。” 马瑞辰 通释:“《説文》:‘滭,滭冹,风寒也。’……滭冹盖本字,《毛诗》作觱发,叚借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蒿麦冬生,无解觱发之肃杀。” 明 唐志契 《绘事微言·雪景》:“画雪最要得觱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 清 邵长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北风觱发短后衣,萧条中野行人稀。” 郑泽 《登楼叹》诗:“胡沙惊飞眯我目,胡风觱发寒我臆。”
(2).即觱篥。 明 杨慎 《升庵经说·觱发》:“以字言之,觱, 羌 人吹角也,其声悲惨,冬日寒风骤发,其声似之……总不若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其声似觱栗,与诗意合。觱发,今俗名头管,乐书名风管,又可证焉。”参见“ 觱篥 ”。
(3).觱沸。泉涌出貌。 宋 苏轼 《泂酌亭诗》:“ 琼山 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长音
(1) 拖长的声音
(2) 长元音
刘子翚名句,次韵致明听琴名句
猜你喜欢: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左丘明《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弟子《论语·卫灵公篇》









